无名版《全国计算机二级MS Office 高级运用》教材介绍

[复制链接]
查看: 5066   回复: 0
发表于 2020-12-14 21:45:1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 思维极简,以后只选定两个平台:知乎和B站。
    教材几经波折,终于进入出版程序。自己始终坚持保留版权,自费出版。开篇特别标注,节约大家时间。照理说有出版社买你的版权,应该特别开心;但我知道自己教材的含金量。最多再度过一年艰苦的推广时光。
    版权被买断的,作者要书,也要向出版社买。自费出版,控制权全在作者。作者要书,向出版社买;不是评价是否“野鸡出版社”的标准。看过一篇博士写的,以此为标准;忽悠读者。从这点也可看出作者水平。
    由于我的教材出版周期较长,要“三校三审”,出版最快也要半年。正常出版无法赶上3月份的考试。我自己印了100册,数量有限,欲购从速,七天内,不影响再次销售,无理由退货,但产生的快递费自行负责。

一、概述
    全国计算机二级教材很多,前面有文章点评过。这里专门跟大家介绍我自己的教材:站在前人基础上,吸收所有优点,克服众多缺点的一套书。
    本教材可以搭配市面上任何一家模考软件进行练习,如小太阳、虎贲等模考软件练习;也可直接用本书所配素材练习。
    高智商的人都追求极简,把复杂问题简单化。前面两篇文章写得有点长,是要让读者知道我的研究功底。
    不忽悠人,好的教材的作用是让你少使“憨力气”、少走弯路。考过计算机二级关键在于自身坚持的毅力。
    普洱学院的小家伙,勉强坚持看完我幻灯片的教材;公共基础、Word和Excel教材都没认真看;最终还是考合格了。
    教材成型后,小范围给了5个学生使用,成绩是两个优秀,两个良好,一个及格。其中一个优秀的和一个良好的,抽到的是没见过的新题。
    抽到新题的两个都是复旦的本科生。他对我教材的评价是:“因为有条理,不用实际电脑操作,看书就能记下步骤”。
    教材排版是用小四号字体,适当加大间距;题目用加粗区别。注释说明使用5号字,并用虚线框圈住。不同内容之间用间距区别,截图上标有序号。选择题答案排在最右边,方便练习对答案等等。这些都是为了“应试”方便。
    市面上的教材,讲解是毫无逻辑性的;没有说明题目与操作的联系。
比如讲Word设置页码“首页不同”、“奇偶页不同”时,说要取消每页到前面的链接。其实软件里既然有“奇偶页不同”的选项,肯定是做成模板的,直接应用就行。
    教材的写作另一特色“懒”,而且“懒”到极致。大学生其实学业负担也挺严重的,不想人家花钱买了我这份时间后,还要动脑筋去思考总结。
    多次练习:双击→打开→找考生文件夹→另存为→输入题目要求的名称,这样操作也是很累人的。后来,直接按“Ctrl”加鼠标拖动,然后重命名就行。这种“懒”是有好处的,因为考试时间只有两个小时。而且,重复这些枯燥的操作,耗费大量精力,一道题做下来,累得半死;大脑一疲劳,就忽略了他真正要考察的知识点。
    再比如:设页码“首页不同”时,首页无页码,页码从第二页开始;直接双击第二页页脚,勾选“首页不同”,再设置页码就行。而别的讲解是:双击第一页,勾选“首页不同”;再双击“第二页”设置页码,无故多了一步骤。
本书追求极简,直接提供操作素材,及最后完成的答案。只要你打得开Office2016,都能练习。
    教材专业名词讲解,也都是用简单的大白话,把复杂问题简单化。独创的“位阶法”,用小学的数学能力,轻松能解决了进制难题。对于一些较难的概念,也提供了一种快速得分的方法:找关键词。If you can find keyword, youwill find answer!
    整套教材,四本都我一个人写完的。这样有个好处,整套书都是一个体系;这个很重要。市面上其它教材,都是没体系的,体系真的很重要!
    比如Excel空格填入“0”,一下用“替换”,一下用“定位条件”;我是统一用替换,因为操作步骤最小。再比如“sumif”和“sumifs”的函数选择,这两个函数求值区域是反着的,我是用“sumifs”只写一个条件,代替“sumif”,统一只记忆“sumifs”,减少记忆量。
    从哲学上讲,所有考试都是“记忆”+“思维逻辑”;考试要考得好成绩,两个方法,一是减少记忆量,二是增强“思维逻辑”。
    电子表格还有一个难点,定义名称后的公式很难理解;我都写出了对应的原来公式。很多难点,都给了两种方法,一种是用公式,一种是取巧。
    有几题,你即可写一堆if;也可以构造一列数后,用“Vlookup”的模糊查找。对于“vlookup”的参数也统一了,精确查找,用0,模糊查找用1。
    由于作者能力差异,一些简单的题,会被复杂化了。
    比如:教材“环境科学院”的第9小题。
            

    9.按下列要求统计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以及在全年中的比重,并为其创建单独报告,报告的标题和结构等完成效果可参考考生文件夹下的图片“城市报告.png”
  
    ①每个城市的数据位于一张独立的工作表中,工作表标签名为城市名称,如“北京市”。
    ②如参考图片“城市报告.png”所示,各月份降水量数据位于单元格区域A3:C16中,A列中的月份按照1-12月顺序排列,B列中为对应城市及月份的降水量,C列为该月降水量占该城市全年降水量的比重。
    这题用“建多重数据区域”透视表的方法最简单,创建透视表后:


    最后要求单独生成每个成熟的透视表,说明行“城市”是[筛选],在右边对话框将其拖到[筛选],将原来[列]的月份,拖动到[行];少一列数据,在右侧对话框,再将“数值”拖入到[值];就完成了。

    再比如幻灯片操作中,把文字素材一张一张复制到幻灯片,操作量也是很大的;题目本意要考Word与幻灯片的联系。在Word中设置好“大纲级别”,用“幻灯片从大纲”导入既可。
    有些菜单操作比“右键”(右击)复杂,我也统一为“右键”了。减轻读者记忆量。更多内容,详见教材。
二、《公共基础》教材说明
    《公共基础》第一章是自己二十年教书的总结。
    分别归纳总结了:计算机硬件、计算机软件、常考的英文缩写、计算机程序语言、计算机病毒、网络、就算专题等知识点。
    这些都是常识性的东西,考纲怎么改,都是不变的。
    归纳的前提是考题出现一定的次数。历年真题,只选有代表性的题目,在“题量”上做减法。
    第二章、Office操作选择题,也是历年的真题。选项和答案,都在Office2016上验证过。题目及选项有联系的关键词,均加粗。提供解题的思路。这类题,很多只要找到题目关键词和选项关键词;答案就出来了。
    后面的第三、四、五、六章编排顺序是和高教版《公共基础》顺序大致是一致的。分别是:数据结构与算法、程序设计基础、软件工程基础、数据库设计基础。编写顺序也是知识点归纳后,再配以典型真题。
    本书把原教材晦涩难懂的,都归类简化。比如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,用表格进行了归纳:


    再比如:逻辑结构的线性非线性结构:


    再比如独创的“位阶法”,可轻松解决所有进制问题:


    下面是部分目录的内容:

三《word教程2021版》说明
    操作题,让学生从学习Office开始,也是不切实际的。直接练真题,讲解过程中,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操作;帮助读者联想,操作类似的题型。

    比如:教材31题的第5小题




    ⑤根据表格内容,参考下图所示,在表格下方嵌入一个图表,要求图表的系列、图表类型、图例、坐标轴及标题、图表区格式等与样例图保持一致,并适当更换图表样式。

    解题思路:看着这个图来不断的修改完善:
    1).插入图表后,复制、粘贴全部数据,仔细看图表,删除多于的行数据及列数据,然后拖动右下角蓝色框控制点,仅仅框住剩下的数据。电子表格不要关,因为还要修改数据。
    2).观察图表,横列图例显示与要求的图是相反的,因此要在[设计]选项卡的[数据]组来切换数据。
    3).切换后,显示的图例不一样,因此要选中图例,右键设置。
    4).还不一样,所以还要修改“图表类型”
    5).坐标还不一样,在有主坐标的时候,还要加一个次坐标。
    6).文字图例由右要移到上,右键文字图例修改。
    7).图例不一样,要有立体感,设计→“四行二列”样式。
    8).折线图例还显示不一样,右键按图设置。
    9).主次坐标单位设置,用工具栏设置。次坐标间隔是2000,再右键设置。
    10).纹理填充后,仔细检查。

    解题步骤:
    (1)选前面“一、(二)战略目标”做好的表格,“Ctrl”+“X”剪切,点图表标题“专栏:国家人才发展主要指标”后,敲两次“回车”键(因为直接在表格末尾,敲“回车”键;无法敲出空行);
    点第1个空行,[开始]选项卡→ [样式组]组→ 选“正文”样式;
     “Ctrl”+“V”粘贴表格;
    再选中表格,“Ctrl”+“C”复制,点第2个空行,[插入]选项卡→ [插图]组→ [图表]→ 弹出“插入图表”对话框→ 选“柱形图/簇状柱形图”(鼠标停留有中文显示)→[确定];
    点A1单元格,匹配目标格式,粘贴→ 右键→ 删除“单位”列、“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”、“人才贡献率”下面两个空行、“[1]注:人才贡献率数据为区间年均值……”等多余的行;
    右键选“人才贡献率[1]”→ [删除后面的“[1]”;结果如下图:


    (3)切回“Word.docx”环境,选中柱形图(点图表外面画布),[图表工具]|[设计]选项卡→ [数据]组→ 点[切换行/列],关闭电子表格。
    (4)选中蓝色柱形,右键→ 选[设置数据系列格式]→ 右侧弹出对话框:默认界面→ 选[次坐标轴]单选框→ [确定]。


    (5)点带文字的图例,右键→选[设置图例格式]→ 右侧弹出对话框:默认界面→ 选“靠上”→ [关闭]。


    (6)再右键选中“人才资源总量”蓝色柱形图→ 选[更改系列图表类型]→ 弹出对话框:→ 底部“人才资源总量”处点开选“带数据标记的折线图”(鼠标停留有中文显示)→ [确定]。


    (7)[图表工具]|[设计]选项卡→ [图表样式]组→ 找到“样式8”。


    (8)点折线图中的菱形数据标记(全部选中状态),右键→ 选[设置数据系列格式]→ 右侧弹出对话框:→ 选[填充与线条]类→ [标记]→ [数据标记选项]→选[内置]→ 类型选“顺数第5个”方框;适当修改大小。


    展开[填充]→ 选[纯色填充]→ 颜色改为“标准红色”;
    [填充与线条]类→ 选[线条]展开→ 选“实线”,颜色改为“深蓝”→[短划线类型改为“圆点”,宽度适当增加。


    (9)适当缩小图表,选中右边的纵坐标轴,右键→ 选[设置坐标轴格式]→ 右侧弹出对话框:默认界面→[坐标轴选项]下→将[边界]的“最大值”“20000”→ 点[关闭]。
    (10)删除“图标标题”;
     [图标根据]|[设计]选项卡→ [图标布局]组→ [添加图表元素]→ [坐标轴标题]→“主要纵坐标轴”→输入“单位:%”。
     [图标根据]|[设计]选项卡→ [图标布局]组→ [添加图表元素]→ [坐标轴标题]→“次要纵坐标轴”→输入“单位:万人”。
    (11)点图表空白区域→ 右键→ 选[设置图表区域格式]→ 右侧弹出对话框:→ [填充与线条]类下→ 展开[填充] →选[图片或纹理填充]→ 将纹理改为“粉色面巾纸”→ [关闭]。
……
    总的来说,教材提供了最简单的真题操作步骤,难懂的地方辅以说明,让读者跟着一步一步来。
    相关练习素材下载: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I8wHlZzFtF3SPVF_S8nKVA提取码:ljgy

四《Excel教程2021版》说明
    因为学习这一章必须要有一点的Excel函数基础,增加第一章讲解相关知识。具体内容见下面部分目录:


    比如教材第13题,第6小题:


    6.在工作表“年终奖金”中,依照工作表“个人所得税税率”中的对应关系计算每个员工年终奖金应交的个人所得税、实发奖金,并填入G列和H列。其年终奖金目前的计税方法为:
    ①年终奖金的月应税所得额=全部年终奖金/12
     (1)选“年终奖金”工作表F4单元格,输入公式“=E4/12”→敲“回车”键→双击该单元格右下角填充柄完成填充。
    ②根据步骤:计算得出的月应税所得额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中找到对应的税率。
    ③年终奖金应交个税=全部年终奖金X月应税所得额的对应税率对应速算扣除数。


     (2)选G4单元格,输入公式“=IF(F4<=1500,E4*0.03,IF(F4<=4500,E4*0.1-105,IF(F4<=9000,E4*0.2-555,IF(F4<=35000,E4*0.25-1005,IF(F4<=55000,E4*0.3-2755,IF(F4<=80000,E4*0.35-5505,E4*0.45-13505))))))”(表达式是根据上面图中要求写的),→敲“回车”键→ 双击该单元格右下角填充柄完成填充。
    另外一种方法:
    打开“工资薪金所得税率”表→ 在A列,按下图构造A5:A11数据:


    选G4单元格,输入公式“=VLOOKUP(G4,工资薪金所得税率!A$5:E$11,4,1)*G4-VLOOKUP(G4,工资薪金所得税率!A$5:e$11,5,1)”→敲“回车”键→ 双击该单元格右下角填充柄完成填充。
    公式说明:
    应交个人所得税=应纳税所得额*对应税率-对应速算扣除数;VLOOKUP(G4,工资薪金所得税率!A$5:E$11,4,1)是查找对应税率;VLOOKUP(G4,工资薪金所得税率!A$5:e$11,5,1)是对应速算扣除数,最后“1”是模糊查找对应范围。
......
    8.依据工作表“12月工资表”中的数据,从工作表“工资条”自A2单元格始依次为每位员工生成样例所示的工资条,要求每张工资条占用两行、内外均加框线,第1行为工号、姓名、部门等列标题,第2行为相应工资奖金及个税金额,两张工资条之间空一行以便剪裁、该空行行高,统一设为40默认单位,自动调整列宽,字号不得小于10磅。
     (1)选“工资条”工作表A2单元格→ 输入公式“=CHOOSE(MOD(ROW(),3)+1,OFFSET('12月工资表'!A$3,ROW()/3,),"",'12月工资表'!A$3)”→敲“回车”键→拖动A2单元格右下角填充柄,往右填充至M2单元格→ 再双击M2右下角控制点填充。
    公式说明:
    CHOOSE(1,"张三","李四")="张三"
    CHOOSE(2,"张三","李四")="李四"
    ROW()的意思是取行号,括号中没有内容(如果有内容,ROW(A2)就是取A2的行号,就是2),就是取本行号。
    如果在第一行中输入,就是返回1,第二行返回2,MOD就是取余数,如果公式在第一行中=MOD(ROW(),3)=MOD(1,3)=1就是1除以3的余数,就是1
    如果公式在第二行中=MOD(ROW(),3)=MOD(2,3)=2
    如果公式在第三行中=MOD(ROW(),3)=MOD(3,3)=0
    从A2开始的循环,就是3、1、2的循环;CHOOSE总函数,就是按此规律,选取后面三个参数:OFFSET('12月工资表'!A$3,ROW()/3,), 和 "", 以及 '12月工资表'!A$3;
第2个参数是空格,第3个参数是表头“员工编号”;第1个参数的变化,按照下面规律:
OFFSET的意思是,第一个是基准单元格或区域,第二个是偏移的行,如果是1,就是向下偏移1行,第三个是偏移的列(此处不用偏移,省略参数的值,光写一个逗号就行了)
    =OFFSET(A1,1,)=A2
    =OFFSET(A1,2,)=A3


    在A3位置,偏移量为1,刚好取到表头下面的第一个记录;在A6位置刚好取到第二条记录;依次类推。
    另外一种方法:用编号排序的方法。
    解题思路就是:空白行的序号1、4、7、……;标题行的序号2、5、8、……;工资数据的序号3、6、9、……;复制工资条数据,编号,复制标题行编号,对空白行编号;一排序就可生成要求的工资条。这方法教材里有详细介绍,这里省略。
    相关素材下载: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1nAjUGXAi0eLAUe6AjKPaw  提取码:cefd

五《PPT教程2021版》说明
    教材第34题,第7小题:


    7.将第4张幻灯片标题下的数据转换为图表,具体类型和样式可参考考生文件夹下的“参考效果.docx”文件中的效果,需要设置的内容包括:



     (1)左侧框内选第4张幻灯片,全选右侧幻灯片表格内的数据,复制→ 删除表格,删除文本框;
[插入]选项卡→ [插图]组→ [图表] → 弹出“插入图表”对话框→ 左侧选“折线图”→ 左侧选“带数据标记的折线图” → 在弹出Excel表格的A1单元格,右键选“匹配目标格式”粘贴;
    将图例置于图表下方。
    (1)图例已经默认;
    选中“图表标题”,删除;
    ②不显示横轴的刻度和纵轴的刻度。
     (1)右键坐标横轴→ [设置坐标轴格式] → 右侧弹出“设置坐标轴”对话框→ 展开“坐标轴位置”选[在刻度线上]→ 展开“刻度线”,确认[主刻度线类型]、[次刻度线类型]均为“无”:


    ③设置水平轴位置坐标轴为“在刻度线上”。
     (1)同样右键坐标纵轴设置,不展开“坐标轴位置”选[在刻度线上];
    ④修改数据标记为圆圈,填充色为“白色,背景1”。
     (1)单击最上面蓝线,选中折线上所有的点,右键其中一个点→ [设置数据系列格式] → 右侧弹出“设置数据系列格式”对话框→ 选“填充与线条”类→ 再选下面的“标记”类(右边滚动条要拖到最顶端)→ 单击展开“数据标记选项”,[类型]选“圆圈”→ 展开“数据标记选项”,[颜色]选“白色,背景1”;
    同样设置黄线和红线,关闭右侧对话框。
    ⑤将每个数据系列2018年以后部分的折线线型修改为短划线。
     (1)双击最上面蓝线最右边的点,第一次选中折线上所有的点,第二次选中最右边的点;右键→ [设置数据点格式] → 右侧弹出“设置坐标轴”对话框→ 选“填充与线条”类→单击展开“线条”,[短划线类型]选第4行“短划线”;
    同样操作右边第2个点,设置第二条线为短划线;
    同样设置黄线和红线,关闭右侧对话框。
    相关素材下载: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tFMYTisJAEKtZuj4wLjvsg  提取码:xnw9

六、小结
    搞计算机二级培训,十多年了,从面授的每班50多个学生,到网络的每期将近1000人;多年的教学经验,不写出来真的很可惜。我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,不敢糊弄我的读者。余生,把这套书做到极致,就够了。
    本来计划写一篇短文,写完之后;压缩再压缩,篇幅还是到了6000多字。考计算机二级专门就看我这三篇文章即可。后面不再写相关介绍文章。以后“考试逻辑”主要介绍一些“逻辑思维”在学习中应用的小技巧,不再是长篇累牍的文章。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© 2001-2018 Comsenz Inc.